010-52863266 

中国审计网欢迎您 , 为您提供专业的审核课程

用工匠精神       圆心中那个梦

新闻动态 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News

国家审计在新能源补贴审计中的不足与改进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2-04-02 | 91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改进新能源审计的几点建议
  第一,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增强对新能源资金的绩效评价。要对新能源资金进行较好的绩效评价,首先必须构建相对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具体的量化的或者至少是可比较的指标,这些指标应当覆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同时这些指标既应当包括比如GDP、税收收入等直观的指标,也应当包括一些通过数据计算可以得出的经济学上、环保等方面有计量价值的指数和指标等。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中,要充分吸收现代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技术的成果,吸收学术界较为成熟的成果,从而形成比较先进的绩效评价体系。例如,光伏发电可以减少碳排放量,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为了投资建设光伏生产企业以及配套企业,会增加多少碳排放量,而所有的光伏面板寿命期25年到以后,要处理这些对环境有污染的光伏板需要消耗多少资源,产生多少碳排放量,同时,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导致电网需要因此额外投资维护,如果将这些指标加入,计算“净收益”,也许我们会得出一些新的结论。
  第二,加强行业战略分析,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新能源行业不论是风能还是光电,或者其他新能源,都是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例如,中国的光伏产业最初是在欧盟的补贴政策中成长起来的,其本身的市场内生发展能力是很有限的。2004年,德国政府提出未来20年内,向太阳能发电的投资者提供每千瓦时0.57欧元的补贴(即“上网电价补贴”)。当时使用其他能源的电力价格是每千瓦时0.20欧元;而美国2004年的平均电价是7.6美分,也就是每千瓦时0.06欧元。当中国的光伏行业迅猛发展时,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这种依赖补贴而非完全市场的行业如果超出了必要的规模,最终必定付出惨重的代价。金融危机以后,德国削减了各种太阳能发电补贴,最高幅度达29%。再加上发达国家的双反调查和制裁,直接打击了依赖补贴的中国光伏产业。而现在,中国光伏产业对本国政府的补贴非常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个行业不保持适度规模,加速技术升级,提升市场化能力,而一味追求规模发展,不仅会把行业自身拖垮,也会拖累国家。目前光伏上网电价补贴为每千瓦时1元,而火电成本约为每千瓦时0.3元多,光伏的经济性还有很大的问题。而欧洲的补贴政策还相对公平,中小企业还能受益。中国的补贴政策对大企业的倾斜性相当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下企业生存十分困难。行业中如果因为国家补贴而导致中小企业纷纷破产,最终只剩下大企业形成寡头结构,不仅不利于搞活市场,促进技术提升,还容易导致行业被少数企业把持,政府遭到大企业绑架。审计机关只有更宏观的对行业进行分析,才能够对各种补贴政策对行业的影响进行把握,从而修正有关政策,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积极参与新能源政策制定和调整,从源头上把控资金关。当前新能源补贴政策政出多门,碎片化明显而且相互标准不一致,解释弹性巨大,信息又不共享,导致补贴过程中弊端重重,补贴效果不如人意。当前风能、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已经补贴政策较多,而第一轮的页岩气开发补贴也于2012年的11月份开始,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这一方面的各类补贴政策出台。。审计机关应当把握时机,从体制上统一化、政策上刚性化、监管透明化、市场均衡化四个角度入手,对新能源政策作出重新审视,在新政策出台前积极参与,在政策出台后,审计过程中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分析的结论揭示政策本身的问题,该坚持的大力坚持,该否定的大胆否定。新能源政策并非拥有天然的正确性,其合理性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国情。例如,中国曾经一度试点过粮食乙醇项目,但是最终叫停了这种新能源项目。审计机关要依托详实可靠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分析,客观中立的评价新能源政策,为新能源资金把好关。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乙1号 

      电话号码:010-52863266

      传真号码:010-89294300

      E-mail:zhongshenp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