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验与启示
该信用社违法发放贷款一案,从1997年12月15日至2006年3月31日期间累计发放339笔,累放金额1326万元,目前尚未归还98笔,金额315万元。作案时间之长,涉案户数、涉案人员之多是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罕见的。会计、出纳及信贷等一线人员行为失范,依法放贷、管贷意识淡薄,遵章守纪自觉性差,业务操作随意性大,有章不循、有规不守、有法不依、违规操作,致使贷款管理处于极度原始和粗放之境地,是形成大量借,冒名贷款、多头贷款的重要原因所在。从这个安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强化学习,构筑思想防线。要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常规性的制度、业务等学习,并形成制度,坚持下去,着力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敬业奉献精神,提高制度观念,增强防范意识,严以律己,自觉遵章守纪,规范自己的行为。
2.狠抓制度落实,规范贷款操作。要严格执行贷款操作规程,坚持实行以“三查”为基础的审贷分离制度,严格执行贷款调查、审批程序,规范贷款操作行为,确保贷款质量。加强会计监督,推行贷款上柜台,贷户凭身份证到柜台办理,把贷款直接发放到借款人手中,确保贷款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避免借冒名贷款的发生。
3.强化监督机制,加大查处力度。要不断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以及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查纠结合,加强整改和事后监督环节,并由内审部门按照必要的频率和范围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独立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加大对违章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检查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责任追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护短,决不手软,确保监督检查有始有终,违规违法行为得到应有的惩治,形成健全的长效监督机制,使信用社日常自我监督和上级职能部门监督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真正实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