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3266 

中国审计网欢迎您 , 为您提供专业的审核课程

用工匠精神       圆心中那个梦

新闻动态 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News

基层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2-04-02 | 553 次浏览 | 分享到:

2、优化审计组织模式。政策跟踪审计不能只局限于直线式这一种审计模式,应善于探讨采用多种模式,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效率。一是由审计署或上级审计机关从下级审计机关中抽调业务骨干集中统一组织,开展跨地域交叉审计,如:债务审计、2014年度全国土地审计。二是将当地政府纳入责任主体,形成政府主导、审计机关实施、被审计单位配合的审计合力。三是实现政策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的有效结合,在开展其他审计项目的同时,将政策跟踪审计作为其中的审计事项,提高审计的针对性。

3、加强组织监管。政策跟踪审计需要大量的延伸审计来获取审计证据,因此受工作量及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审计风险及隐患。上级审计机关或领导层应加强对审计过程及审计成果的监督检查,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流于形式等现象的出现。

(三)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1、积极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合理整合配置审计资源,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审计执行力。

2、善于吸收人才。通过公务员、事业编招考等方式吸收具有高等文化教育的大学生,在招聘过程中应扩大招考的专业领域范围,切忌局限于会计、审计等专业,忽视对工程造假、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的吸收。同时,善于引进审计外援,聘请内部审计师、政策专家等专业人员协助开展审计。

3、统筹优化审计任务。将政策跟踪审计作为审计重点,加大对人财物的投入力度,适当减少本单位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为重点审计项目开辟审计资源空间。

(四)增强审计意识

1、提高政策敏锐性。善于捕捉审计过程中的风险点及政策漏洞,将政策知识与专业技能与审计实践紧密结合,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事项的针对性。

2、完善审计方法。一方面注重把握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从宏观着手,准确、清晰地把握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政策,在对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重要性原则查找问题,分析政策漏洞。二是从微观入手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终落实国家制度、体制、机制的相关政策,进而发现政策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另一方面政策跟踪审计要善于把握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开展持续动态审计,通过全面、透彻地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发现制度漏洞,提高政策跟踪审计的时效性及针对性。

3、严格审计程序。从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到落实整改回执,要严格按照《审计法》等相关制度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审计、整理档案,避免因审计程序漏洞而造成的审计隐患。同时,要善于利用先进设备。发挥相机、录音笔、GPS等技术装备的作用,做好对项目及重要环节的现场取证,提高审计证据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

4、增强保密意识。严格落实保密纪律,签订保密承诺书,加强监督检查,着重关注用工作电脑上网、与被审计单位接触敏感话题、乱用优盘等小事小节,谨慎布防,及时堵塞程序漏洞,严防泄密。

(五)加大成果利用

1、加强成果宣传

学习审计署《2015年第26号公告》的先进做法,将审计成果及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审计亮点、经验做法等素材,积极汇编成稿,发送到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杂志、审计署网站等相关媒体,促进提高对审计成果的宣传推广。以此,让更多的政府、单位了解掌握政策跟踪审计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增加对政策跟踪审计的认识,让政策跟踪审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国家治理及国家决策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2、落实整改,持续跟踪

政策跟踪审计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应形成落实政策跟踪审计的长效机制,在采取月报、季报等定期报送制度的同时,加强整改,积极采取“回头看”的工作模式。一方面,强化对问题的落实与整改,通过各部门联合监督或制定审计整改回访机制等措施,督促落实对政策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确保整改质量、提升审计效果。另一方面,持续跟踪落实情况,对于整改完毕的问题及漏洞,不能放任自流,要形成反馈机制,持续跟踪落实,确保其不再反弹,同时,通过设立监督电话、监督邮箱等方式,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跟踪审计的成果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杜绝“屡查屡犯”问题的出现。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乙1号 

      电话号码:010-52863266

      传真号码:010-89294300

      E-mail:zhongshenp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