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3266 

中国审计网欢迎您 , 为您提供专业的审核课程

用工匠精神       圆心中那个梦

新闻动态 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News

试析审计整改难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2-04-02 | 674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充分,难以形成合力

除审计部门外,纪检、监察、财政和其他相关主管部门对财政财务收支都应履行相应的监督智能,担负着共同落实审计整改的责任。如果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各自为战、相互推诿,就容易出现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监管缺位、审计整改难以到位的问题。审计部门每年都要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并指出问题的纠正和处理情况,但人大与审计部门沟通的途径较少,信息不对称,再加上体制因素,对于审计整改的推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审计公开程度也影响了社会和舆论的关注度。如公开程度低,就很难引起社会的的广泛关注,从而不利于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改进审计整改“难”的对策分析

虽然我国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但我们也应看到,这种体制在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审计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不仅具有行政检查、调查、报告等权力,而且具有行政裁决和处理处罚的权力。同时,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同属于政府部门,由同一行政首长负责,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由行政首长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既便于沟通、协调,又便于督促整改到位。正因如此,牢牢把握整改工作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审计整改工作体系是审计整改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完善审计公开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不仅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需要。每一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部门应将审计报告或审计结果通过网络、报纸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对典型案件予以公开曝光。如果审计报告和整改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完整、真实的披露,借助于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整改效果将得到很大提高。

(二)强化人大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

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这就要求,一方面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借助审计监督丰富人大监督的形式,提高监督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人大常委会要切实履行监督职权,通过听取汇报、交办审议意见、专题询问、作出决议等方式,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做好整改。人大可委派相关部门进行审计回访,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日常监督,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责成政府予以纠正,并进行问责。

(三)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增强审计监督权威

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审计部门的职权主要有审计情况上报权、通报权、审计结果公告权、移交移送权、申请强制执行权等。对于这些法定职权,审计部门要予以充分运用。对于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对于不重视整改、故意拖延的单位,采取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审计、跟踪审计、反复审计的方式,督促其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屡审屡犯的单位,进行通报,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对于审计发现的复杂或者严重问题,在规定时间内整改不到位或者难以实现整改的,可适当放宽期限,最好是将问题复杂程度与整改时间挂钩,形成量化指标,如果是被审计单位故意拖延,就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四)加强部门协调,形成督促整改的合力

审计整改不单是审计部门的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审计机关与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战”,形成有利于审计整改的良好氛围。我国审计机关的优势在于独立检查会计账目,比其他监管部门更容易发现财政财务收支中的问题,而审计整改的目的就是“惩前”、“毖后”。如果碰到超出审计部门职权范围的问题,就需要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权分别采取措施。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重复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优势,多方面多角度推动审计整改落到实处。

(五)审计机关自身要加强管理

在当前审计环境下,应改变审计整改检查人员的组成模式,不再采取“谁审计谁整改”的模式,应组成法规处、办公室、审计业务部门参与的审计整改检查领导小组。法规处负责项目的审理,因为法规处对法律法规熟悉、定性把握比较准备;而办公室文字功底较强,文字把关能力比较到位;业务部门因具体负责审计业务,比较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三部门的参与也便于审计整改报告的完成与上报。

审计机关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务必要有可操作性,不要让被审计单位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此外,对于整改不积极的单位,要加大审计频率;在确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时,明确对历年审计整改情况的审查;并逐步探索建立审计整改统一标准或量化的指标,形成审计整改的指标体系。

审计整改作为审计成果转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和审计价值体现的有效途径,如何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仍是当下乃至今后需要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乙1号 

      电话号码:010-52863266

      传真号码:010-89294300

      E-mail:zhongshenp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