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3266 

中国审计网欢迎您 , 为您提供专业的审核课程

用工匠精神       圆心中那个梦

新闻动态 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News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过程、方法、难点及对策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2-04-02 | 667 次浏览 | 分享到:
五、内部控制缺陷合理认定的对策
1.监管部门对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应更加细化、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结论内容反映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其核心内容是有关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对外披露内控缺陷信息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监管部门应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相关内部控制评价和披露部分,进一步完善和出台有操作性的规定和引导,使得企业信息披露的标准更加具体化,便于强化监督。为避免企业操纵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一经确定,必须在不同评价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其次,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故意行为误导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加大处罚力度,为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披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做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2.企业应建立内控缺陷分级授权认定以及责任落实制度。缺陷识别和严重程度属于技术层面问题,然而缺陷最终认定属于管理层面的问题。公司的治理是通过理顺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和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管理层面应建立内部控制缺陷分级授权最终认定制度和纠偏责任落实机制。运行环节的缺陷应该通过加强监督、提高执行力度予以解决,设计环节的缺陷应该采取纠正措施进行修订内控设计。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应该对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构成了受托于股东的经济责任履行的重大障碍加以关注,认定重大缺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全面评价,同时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
3.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监督评价作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直接由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领导,重大事项直接向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汇报,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由内部审计部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保障信息披露真实、透明。内部审计部门应从全局出发,客观、独立地评价企业风险,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既要关注企业执行层面的运行缺陷,更要从企业全局和整体上把握存在于部门、业务及流程间的制度设计缺陷,提出合理可行的审计意见,改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评价作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乙1号 

      电话号码:010-52863266

      传真号码:010-89294300

      E-mail:zhongshenp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