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利用《地理信息辅助审计软件》“数据整理”功能“地理坐标投影坐标转换”功能,先新建一个投影坐标图层,然后将投影坐标图层加载到底层上,最后利用地理坐标进行转换成需要的WGS_1984可计算的图层格式。
(二)数据分析和问题核实
将全省矿业权项目和规划等对象的拐点坐标生成图层,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全省矿业权分布情况,并根据审计工作需要,进行分析检索,查找问题线索。
1、对图层进行直观分析,检查采矿权、探矿权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界址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下级规划是否执行上级规划等问题。
2、利用区域面积检查功能,检查矿业权面积与批复是否一致。找到矿业权图层计算面积与国土部门批复面积有较大差异的项目,即存在实际矿业权面积大于(或小于)批复面积的问题线索。
3、利用图层叠加检查功能,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差异分析,可以对多个类型的问题进行审计分析。
4、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还应进一步取证核实,因为数据资料毕竟只是对事实的记录,错误和遗漏等情况在所难免,我们可以利用gps定位仪对坐标点进行实地延伸查看,并结合项目档案、财务资料、延伸企业取得详细资料等方式,最终落实问题。
四、应用效果
2011年,我们在对某省土地资源审计中运用GIS技术进行审计,将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调”成果斑图、基本农田保护、征地项目、新增耕地、执法检查卫星图片等信息导入《地理信息辅助审计软件》中,快速有效的对化整为零违规审批土地、虚报新增耕地面积、基本农田质量不符合标准、耕地面积真实性等方面进行了审计,发现问题线索后再延伸落实,实现了审计工作全面分析、快速定位、精确打击,节约了人力和时间,为土地资源审计提供了全新的审计思路和方法。
上述问题的查处,是用传统审计方法难以发现或审计效率较低的,运用GIS技术可实现全面审计、高效完成审计内容,为资源环保审计创新了一条新的路径,打击了资源环境领域的犯罪,维护国家资源环境的科学、合法、有效利用。
五、注意事项
该技术最重要的是需要审计对象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因此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较大,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被审计单位数据环境的完善程度。审计时要现实全面审计,就需要审计对象所有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尽管审计人员可以使用手持GPS定位仪现场测量数据,但是面对大量的项目该方法费时费力,更多的应该利用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项目拐点坐标,导入到软件中。
2、不同标准的坐标数据的转换。对地理空间坐标的记录格式主要有GPS经纬度坐标、北京54坐标和西安80坐标,由于格式的不同,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地理信息辅助审计软件》所要求的格式。例如经纬度坐标有度格式的(×××.××××××°)、也有度分秒格式的(×××°××′××″),使用时需要注意坐标格式的转换,如果用错坐标格式,在地图上显示的图层位置就会差很多,造成错误。
3、正确、可行、紧贴工作方案的思路是关键。“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在利用GIS技术开展资源环保审计时,应深入了解被审单位有哪些信息系统、各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是什么、能提供哪些关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在结合审计工作方案内容、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分析筛选流程,这样才能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避免陷入数据中走不必要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