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3266 

中国审计网欢迎您 , 为您提供专业的审核课程

用工匠精神       圆心中那个梦

新闻动态 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News

我们不仅提出了改革专项管理办法的总体建议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2-04-02 | 16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是新常态下怎么办?能不能遵循大逻辑,能不能进入新状态,能不能有新作为,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适应和转变思维方式,这对广大审计干部是一个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目前,我们对传统的审计思路和模式都很熟悉了,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对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有些审计人员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不会为、不善为;有的面对新的形势迷惘、畏难,不愿为、不敢为;还有的在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与新常态的要求逆向而行、背道而驰,自己却还浑然不知。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审计是监督和检查别人的,如果审计人员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不对,不仅会把审计工作带进死胡同,更可怕的是可能影响审计对象去创新、去发展,不利于改革发展。我们一定要转变思维、改变观念、及时充电、补课补脑,切不可坐着等、站着看、总抱怨、慢吞吞、“庸懒散”。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一次思想的解放、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都推动了发展的新跨越、开拓了发展的新境界。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凝聚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是面向未来的深远谋划。我们必须准确理解把握,切实树立和践行。

一是要全面完整地理解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完整的体系,是新常态下解决我国调结构、转方式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发展短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五大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新常态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命题,是破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难题的总钥匙,一定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切不可割裂开来,偏废任何一方。

二是要深刻准确地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发展为首,着眼于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绿色发展着眼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核心在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开放发展着眼于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是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更好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着眼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是要深学笃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的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持续开放、推进共享。我们要善学善用、深学笃行,不仅要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来指导审计事业发展,更要通过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着力点。当前,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具体到我们国家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还是一个政治经济学术语,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其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供给侧,其内容特征是结构性,其核心是改革。简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和需求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实现新的平衡。其精髓在于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用创新的力量打造动力引擎,让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基本逻辑就是要“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是为什么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观察问题,要看全貌,更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看到病症,更要找准病因病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仅有总量性、周期性问题,更有结构性、长期性矛盾,两者交织并存、相互掣肘,其中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主要矛盾就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且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需求侧,而在供给侧,矛盾的根源则在于体制和机制障碍。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或者说是在新的需求状态下的产品供给不足,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只有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可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扭住了发展的重点,拎起了“衣领子”、牵住了“牛鼻子”。

三是怎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新课题,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用好辩证法。简言之,就是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形成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高效对接的增长动力机制。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用好市场倒逼机制,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创新要潜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配套实施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这五大政策是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的统一体,目的就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乙1号 

      电话号码:010-52863266

      传真号码:010-89294300

      E-mail:zhongshenp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