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要有包容创新试错的良好心态。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家习惯于一种干法,很适应,很顺手;进入新常态了,一些同志不知道怎么干为好了,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大家习惯于旧的计划经济套路,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对外开放等一度也无所适从,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实践,我们的同志就适应了。同样,创新也有一个探索尝试、厚积薄发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乃至失败。中央指出,要激发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和允许地方对中央改革方案进行差别化探索,鼓励干事,宽容失误。我们要按中央要求,把先行先试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同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创新事项,尽管成效预期还不是很明朗,甚至出现一些暂时性的失误或失败,只要不违背改革的大原则、大方向,就要推动改进完善,推动形成容错机制,千万不能轻率下结论、打板子。
(三)坚持推动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制度完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改革、把握改革,更加主动地适应改革、服务改革。
一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仍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老问题新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国际因素相互影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权利诉求纷繁复杂,迫切需要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新一轮改革的主要特征。面对这样一场深刻庞大、艰巨繁重的改革,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我们要及时更新理念、调整思路、摆脱思维定势,学习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改革不断深化。
二是要围绕制度创新聚焦发力。当前,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体制机制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需要造成的,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制度是新一轮深化改革的焦点所在。审计机关要把促进制度创新作为各项审计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狠下功夫,及时揭示和反映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制度规定,凡是制约和阻碍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凡是制约和阻碍结构性改革推进的,凡是制约和阻碍创新创业、激发活力的,凡是制约和阻碍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的,凡是制约和阻碍转型升级、提高绩效的,要坚决推动改进和完善。比如,审计中发现,中央财政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实际包括300多个明细项目,适用300多项管理办法,其中超过一半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必须专款专用,同一类专项划分出的明细项目间资金也不得进行调剂,由此造成专项资金大量结余结转、长期闲置,不能统筹安排。对此,我们不仅提出了改革专项管理办法的总体建议,还以上述6个凡是为标尺,对每项管理办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立改废的建议,产生了积极效果。
三是要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充分利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依托审计项目开展研究型审计。要以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为主线,密切关注改革推进的力度和效果,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和分析,重点关注各领域改革措施不配套、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抵消等问题,及时揭示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环节和方面,深入分析影响改革推进的根本性和深层次原因,积极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形成合力。比如,审计中发现,部分商事登记调整为后置审批所涉及的多部法律尚未修订,实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后,仍有数十部规章制度要求办理行业准入时提交验资、年检证明文件等。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国务院明确2015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工商总局在完成涉及本部门法规规章修订的同时,进一步梳理出160多个需要其他部门修订或废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前已完成修订80多个。
三、完善机制、提高效率,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
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必须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要强化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监督制约、统筹管理等几个方面。这里,再重点强调以下四点:
(一)加强学习领会,吃透中央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审计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带动审计人员深入学、反复学。要认真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坚持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切实领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和精神实质,更加有针对性地谋划和改进审计工作。
(二)突出审计重点,务求工作实效。要围绕去产能、去库存,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围绕改善民生和补短板,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围绕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围绕去杠杆和保安全,促进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要继续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促进政令畅通,维护中央权威。要继续推动各级财政存量资金的盘活利用和合理配置,消除阻碍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制度障碍,促进资金整合和有效使用。要继续加大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和惩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