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因此,“新常态”下政策跟踪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成为维护国家权益、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就必须深入一线、扎根基层,在基层充分发挥政策落实“督查员”、经济运行“安全员”、深化改革“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切实改善民生,推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基层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政策跟踪审计作为新常态下审计工作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上级审计机关取得重大审计成果的同时,由于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基层审计机关在思想、组织、资源、素质等方面面临着多重问题与桎梏。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1、对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政策审计关注的通常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影响范围广、涉及层次深,同时许多政策注重原则性,只要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下级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因此,在落实政策跟踪审计的过程中会出现滞后性,导致基层人员对政策跟踪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惰性心理的驱使极易使其将自身从重要责任主体的角色中抽离出来,进而影响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决心、责任心及意志力。
2、缺乏具体的政策审计意识。政策审计涵盖范围广、金额大、项目多,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全局化、全面化、系统化的审计意识,善于运用战略性思维思考问题。而目前许多基层审计机关还停留于账务化的审计模式,没有实现从账务处理到资金追踪到政策跟踪的转变,导致审计意识欠缺,工作无从下手,被动应付。
3、基层政府及被审计单位配合不给力。由于对政策跟踪审计的宣传力度不够,审计事项没有有效地上情下达,许多基层政府部门及单位对政策跟踪审计只停留于一知半解,缺乏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因缺乏外部主体责任的强大意识,许多政府及单位配合工作不到位,导致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束手束脚,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组织模式单一
目前的政策审计组织模式实行的是直线式,即由审计署制定方案后下发到省、市、县,各地方审计机关按审计要求自主开展审计,后将审计结果汇总上报。在此模式下,地方审计机关具有较强的自主权,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然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导致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弱化,政策跟踪审计的执行力会大打折扣,出现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流于形式等现象。
(三)资源匮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政策跟踪审计内容多、涵盖范围广,只审计大项就包括23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然而,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编制少、经费少、人员参差不齐,尤其县级部门一般只有20多个人,大多是老同志和近几年新考进的年轻审计人员,老同志虽说经验丰富,但审计方法及审计手段多为“查账”等老式手段,无法适应当前政策跟踪审计的需要;年轻同志虽说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缺乏实践经验,短时间内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因此,人财物等资源问题成为制约基层政策跟踪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缺乏必要的审计知识及审计手段
政策跟踪审计包括23个大项,70多个小项,涵盖了国家内政方方面面的诸多政策。目前的基层审计人员大多只了解《审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等与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投资、土地、环保、简政放权等其他领域的政策知识却知之甚少,严重阻碍了审计人员对审计目标及审计重点的把握与判断。由于对建筑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等辅助学科的普及程度不高,基层审计人员仍然以原始的账务处理审计模式开展审计,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现代化的审计手段作为助力。
二、加强基层政策跟踪审计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教育培训
1、开设政策跟踪审计专属讲坛。由审计署等上级审计机关专家开展集中授课,讲解政策跟踪审计的概念、重要性及重大意义,确保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能从思想上重视政策跟踪审计,将自身视为重要责任主体,积极投身到审计工作中去。同时,将实施方案、审计目标与重点、具体政策及审计案例等与政策审计相关的事项作为学习重点,从直观角度进一步提高对政策跟踪审计的认识与把握,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能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有据可查。
2、开设专家讲坛。基层审计机关应邀请上级机关的审计专家或兄弟单位的政策专家、专业人才开展讲座,讲解先进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及专业知识,如: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手段的使用、GP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刑侦技巧等,通过学习研究被审计单位的政策法规及专业技巧,争取让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能成为新常态下审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开设经典讲坛。利用周一、周五等集中学习日时间,在政治理论学习之余,对政策跟踪审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学到的经验开展交流讨论,在巩固提高审计成果的同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于交流互动过程中提高政策跟踪审计的素质及能力。
(二)优化组织结构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政策跟踪审计机构,该机构负责审核、监督、实施等与政策跟踪审计有关的所有具体事项,同时,在机构中配备素质与能力强的专门人员,强化对政策跟踪审计的组织领导力度,最大限度地弱化与其他工作之间产生的任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