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见不鲜。在境外,“中国概念股”频频被浑水、香橼等做空机构盯上,酿造一波波财务丑闻。在境内,绿大地、万福生科等财务造假案性质恶劣、轰动一时。这些事件无不对相关事务所造成巨大影响。境外的上市公司频频发生事务所辞审的案例,即便如此,与“中国概念股”财务丑闻相关的全球五大事务所在华分支机构仍受到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调查和美国证监会的起诉。而在国内,财务造假丑闻直接导致其会计师事务所证券资格的被撤销。
当审计遇上财务造假,事务所一般采取何种态度和应对方式?那种方式才能真正避免审计风险?审计监管应如何用力以促进审计独立性的坚守?
遭遇财务问题事务所有三种态度
从会计师事务所当前的情况来看,当审计遭遇财务造假或有疑似造假的情况下,一般有如下的一些态度与应对方式:出具无法发表审计意见或带有意见的审计报告、辞审(换所)、同流合污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甚至为造假出谋划策。
其一、出具无法发表审计意见或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应该是遵守执业准则、恪守独立性的应有表现。但在财务造假较为严重的当下,非标审计报告还太少,隐藏的审计风险较大。
根据中注协2012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2013年1月~4月,47家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共为2471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审计报告2382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71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仅15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3份。时至今日,被媒体质疑的财务问题时有发生,一旦证实,那些因种种原因出具标准审计报告、但事实上存在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其审计机构自然脱不了干系。从银广夏、郑百文到绿大地、新大地,无不包含审计机构没尽责审计的情况。
2010年,中注协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全面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修订后的审计准则体现了审计实务的先进性,增强了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的能力,提高了审计的有效性。同时,中注协对事务所执行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实施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控,特别是对可能发生审计风险的事务所进行约谈成为监管的一大亮点。制度的修订和措施的执行,无疑产生了积极作用,防止了一些审计风险的发生。然而,财务造假者及其审计机构并不给中注协面子,该爆发的还是要爆发。原因就在于,审计归审计,审计报告归审计报告。
其二、辞审可以说是事务所较为“明智”的一种应对方式,而换所则往往是事务所被动放弃的一种方式。
辞审在美国、香港等“中概股”中发生较多。其中,2012年事务所辞审的情况比较密集。2012年3月15日,在香港上市的博士蛙发布公告,德勤辞任审计师。此后仅过半月的3月30日,德勤又辞去另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大庆乳业的核数师。4月5日,“中概股”财务丑闻中产生很大负面影响的嘉汉林业也被安永辞审。这一情况,在今年也有。3月,普华永道辞去安博教育独立审计机构一职,原因是担心针对一名前员工所指的该公司财务不当行为的调查得不到支持。
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也许是迫于审计监督更为严格、透明,这类辞审的情况发生较多。而国内更多的却是换所。这也被认为,上市公司是强势的一方,事务所是弱势的一方。中注协发布的2012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显示,在披露2012年年报的2471家上市公司中,有499家变更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0.19%。不过,从事务所报备的年报审计业务变更信息来看,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是主要由于事务所合并造成的。换句话说,仍有接近一半(200多家)的上市公司变更并非事务所合并,而是出于其他原因。
当然,造成换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并非审计过程中的合作问题,而是审计收费问题。但这一问题却恰恰是不当审计报告发表、审计风险爆发的重要原因。
其三、同流合污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甚至为造假出谋划策。这种情况下,“诚信”这一审计的灵魂完全丧失,独立性荡然无存。
绿大地一案中,证监会认定,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未勤勉尽责,未发现绿大地为发行上市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编造虚假资产、虚假业务收入,从而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媒体报道披露,鹏城更是绿大地欺诈发行的“帮凶”。招股书中的种种端倪,如非公允的篱笆和水井造价,审计机构视而不见。最骇人听闻的是,远在四川的华源会计师事务所设立的目的,正是为了何学葵做假账、推动绿大地上市。其所长庞明星原来就任职于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后者正是华源事务所的合作伙伴,也是绿大地上市时的审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