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政府会计改革中作用
1.改革前的推动作用。从澳大利亚政府会计改革中不难看出,审计机关扮演着倡导者的角色,公开指出收付实现制会计不能满足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需要,倡导政府进行会计改革,不仅如此,许多其他西方国家亦然。我国的国家审计在审计实践中发现了大量与政府会计缺失有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零散的分布于各个具体项目中,而针对个别的审计建议不能从宏观上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需求,审计机关可以定期对审计实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汇总报告反映至相应部门。
审计机关还可以通过日常审计工作推动政府会计改革。通过结合日常审计业务工作,阐述实施会计改革的优势,促使政府会计改革获得其他部门的支持。部门预算审计、投资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都可作为推动政府会计改革的途径。例如,在审计报告中列出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影响,同时提出对应的改革建议,引起财政部门和上级部门的重视。审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审计工作报告》,反映因政府会计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引起权力机构的重视。
2.改革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在政府会计改革的过程中,审计机关可利用专业优势,为改革提供指导和咨询。审计机关可帮助财政部门进行“差距分析(对本国当前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与目标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之间的差距有清晰的认识),并制定战略规划”。同时,审计机关在保证政府会计改革的公正和透明、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上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审计部门可直接参与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制定机构在发布会计准则前需与审计机关达成共识;另一反面,当制定机构与公共部门在面对某些会计问题的态度存在争议时,审计部门可中立的给出建设性意见。此外,我国审计机关还可以效仿新西兰审计署,制定政府会计改革进度表,实时跟进监督政府会计改革进程,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3.改革后的落实和完善作用。政府会计改革的后期必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审计机关可通过对公共部门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指出执行政府会计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保证改革的成效。根据审计实践进一步完善准则,审计部门可根据审计结果定期发布《公共部门执行政府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保证公共部门会计信息质量,加强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