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3266 

中国审计网欢迎您 , 为您提供专业的审核课程

用工匠精神       圆心中那个梦

新闻动态 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最新资讯 News

转变我国金融安全观的现实思考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2-04-02 | 1681 次浏览 | 分享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经历了银行商业化、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改革进程,在金融安全方面贯彻的是“加强防范”战略,即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外部冲击、避免风险内部集中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许昭示“以美为师”的时代该结束了,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开展金融大讨论之际,我国发出的声音不多,参与程度不高,与现有的经济地位不相称,限制了在建设世界新经济与金融秩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加强防范”逐步调向“积极进取”,通过积极创新与实践来丰富金融运行和监管经验,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业发展之路,以积极进取创新的改革来实现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建设国际金融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地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

  一、转变金融安全观的现实背景

  1.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改变。
  回顾我国金融业改革过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频发,使我们经历了忽略风险到惧怕风险的观念转变过程,在专业银行经营的早期是忽视风险,片面追求存贷款规模而不考虑效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形成了惧怕风险心理,消极防范的态度就是惧怕风险的明显表现。具体体现为,一是进一步隔离国内市场,使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完全分割;二是抑制投机行为,提高各市场参与者的门槛,致使市场中缺乏投机者来烫平市场间的价格差异。以债券市场为例,一般投机者进不了银行间市场,而银行又不屑于做投机者,从而制约了各个市场的流动性及价格发现功能;三是严格控制创新,创业板历经十年才推出,一切有风险的新业务推出必须经过批准,银行承兑汇票在法律之外再加上一层真实贸易背景的行业规定,点点滴滴都说明监管部门惧怕风险的心理。
 
  2、分割的市场会阻碍金融创新。
  要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业之路,必须首先认清我国的特殊情况。对照西方发达金融市场,我国最大的差异是统一的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商品市场如此,金融市场也如此。商品市场经常出现画地为牢的现象,地方保护主义仍然不时出现;金融市场方面,仅债券市场就分割为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发改委、人民银行、证监会各掌握一部分债券额度,发行标准又不完全相同,此种分割市场模式涉及众多的利益团体和政府职能部门,调整起来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会阻碍金融创新进程。
  基于市场的不成熟特点,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势必维持一段相当的时间。因此学习西方的道路是不现实的,必定要由我国来探索一条新路,既要维持现有的大格局,又要借助金融之力促进经济发展,因而对金融安全观念必须进行转变。

  3.我国的金融信息安全给我国的金融安全带来隐患。
  现有信息安全都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着重解决的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没有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金融企业多倾向于使用国外大公司的硬软件产品,一边在给人家做海量数据测试,一边支付高额费用,进而把金融数据完全暴露出来,还压制了国内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总体上对国家的金融安全益处不多。同时,在工商企业以及国有银行改制上市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引进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聘请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辅导上市以及财务审计。不可否认这些战略投资者与国际金融中介机构为我们带来的先行的管理理念,为我们进入国际市场赢得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者的信任作出了贡献,但这些国际的金融中介机构在与我们合作的同时,因为工作原因也获得我国上市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与信息,而金融业是竞争的,充分掌握我国金融业信息的国外金融机构将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参与国内金融业的竞争,从而使我国金融企业处于不利之地,影响我国金融安全。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金融数据利用不高,存储分散、系统不统一相对是安全的,却大大增加了监管成本,便利了不法行为,也不利于为金融创新提供数据支持,不利于透过金融反应器观察经济状况。因为没有基于历史数据做出统计分析结论,盲目创新会走很多弯路,付出很多成本。而数据集中利用就会面临更加紧迫的信息安全问题。

  二、金融安全观转变的基本理念

  1.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现有的安全观是惧怕风险,监管部门严格控制创新,这种态度短期来看是安全的,因为不可能产生不可控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就未必是安全的,没有创新就放弃了很多的发展机会,意味着金融优势地位的逐渐失落,退回被动挨打的地位,在竞争中仍然会被淘汰掉,前一轮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剥离已经说明了问题,所以体现不出安全性;创新可能会出现风险和危机,短期看是危险的,但正因为经历了危机的考验,淘汰了落后的、弱的、差的,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经得起风浪,长期看反而是安全的。个体金融机构如此,国家整体金融业也是如此。没有创新能力,金融业总体跟不上发展趋势,在国家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弱势,就不会有我国的话语权,没有监管创新风险的能力,也会被风险集中释放的危机所重创,伤害的同样是国家利益。我国金融业创新能力不足,金融监管部门的创新风险监管能力更不足。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就要转变金融安全的观念,没有创新实践如何能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乙1号 

      电话号码:010-52863266

      传真号码:010-89294300

      E-mail:zhongshenp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