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从历史看,国家审计是随着国家治理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国家治理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而发展。统治阶级利用手中专制权力保障其阶级利益。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产生了受托责任。由于委托人和受托人在利益上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出现相反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受托人的行为进行监督。从历史上看,西周设置宰夫“掌治朝之法”,考核、监督百官,明清时期形成了融监察、审计于一体的比较严密的监督体系,这都很好地说明了无论是我国西周时期还是现在,国家审计是随着国家治理的发展而诞生、发展的。
第三、从政治体制上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中不可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拓宽了审计的职能和范围,从制度上明确了对受托机关领导人的监督。《审计法》和《审计实施条例》更详细的阐述了国家审计的职能、范围。
上述法律、法规从制度上确定了国家审计部门的性质、地位、职能,明确了审计部门在国家治理中对社会经济的监督控制和反腐倡廉的作用,在国家治理系统中属于监督控制系统。
(二)国家治理的目标和重点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
国家治理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权力配置和监督机制,使各项权力处于一种相互制衡的状态。监督机制如何设定,怎么设定,发挥什么作用,都取决于国家治理的需求。而国家审计作为监督机制中的一种,其目标和重点,也应满足于国家治理的需求。
国家审计产生的原因是监督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好职责,发挥相应的作用,规范公共权力部门的行为。同时随着人类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国家框架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由此而带来了国家治理结构和方式、重点也发生变化。随着国家治理内容的丰富和范围的扩展,国家审计职能也在相应的不断发生变化。除履行基本的监督职责外,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现阶段国家审计要更多的发挥预见风险、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强化管理、改进服务等作用,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国家治理是实施国家审计的宏观环境,是有效促使审计工作、推动审计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从我国审计近三十年发展看,随着国家治理不断发展 ,审计的功能也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查错纠弊,到国有资产的监管者,到现在的国家审计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目标也从“经济卫士”的主动防御到“免疫系统”的主动建设发生转变,这体现出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框架主导下,随着国家治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审计的重点、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年来,不难发现,国务院所关注的无一例外成为审计的重点,如2011年地方性债务审计以及2012年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国家审计推动国家治理的完善和发展
现今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通过立法将国家审计定义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审计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国家治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国家审计对完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国家审计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维护国家安全,始终是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并为之做出特有贡献。现今的国家竞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经济竞争。经济的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说,一个国家即使军事实力再强大,如果经济发展落后,甚至沦为其他国家的附属,必然将导致国家的衰落,进而可能产生政权的更替。前苏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作为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军事上的进攻将会越来越少,反而是经济上的掠夺和殖民化将会成为新的国家安全关注点。国家审计作为“经济卫士”,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国家审计能够为国家治理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从而为评估国家实力、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从2009年开始的四万亿投资开始,审计署就关注到地方债务问题,并进行持续关注,引起了国务院高度重视,2011年对全国地方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摸清了地方债务情况,对国家经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次,国家审计注重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能够敏锐地感知风险、发现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如在国外热钱大肆流入国内之际,审计署高度重视,重点对外汇结算、国外资金投资等进行重点审计,提出了相关建议,完善外汇管制,堵住部分漏洞,减少了热钱流入,维护了经济稳定。最后,国家审计关注政策执行力,监督国家各项政策落实,保障了国家安全。这些年,审计署不断关注保障性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问题,监督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保障了制度执行的公平、公正,维护了社会稳定。
2.国家审计是加强反腐倡廉和权力制约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