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自古以来就有,无论任何国家都存在,它是国家治理中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永远是专制的对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免疫系统”必须发挥的作用,是由国家审计的内生性所决定的。首先,腐败产生的基础是利益,大多数情况下就是金钱,而国家审计工作的对象是国家财富、国家资源,最有条件发现国家财富被直接侵吞或间接侵占;其次,国家审计具有独立性,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问题,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和左右;最后,国家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了工作的开展。
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审计始终把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重要职责,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工程建设中的预决算、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土地出让和置换,国有资源、矿产资源开采和受让,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票据贴现和保险理赔,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和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等方面加强审计监督,并与公安、检察、监察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加强沟通配合,十多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向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移送案件3.8万多件。这些案件的查处和公开曝光,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尤其是2010年出台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即是对国家审计的肯定,又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
3. 国家审计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治理,本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关系,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行改革,促进发展的。国家审计一个重要职能是揭示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持续推动国家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因此审计具有建议权,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有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审计建议,进而推动国家治理的改革和完善。国家审计在查出揭露问题的同时,要认真查找政策、制度和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国家审计还在维护民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国有资本利用率等多方面起到积极建设作用,这些都是对国家治理的有力补充和完善。国家审计通过审计对社会经济的监督、预测、预警、抵御和修复作用,服务国家治理,维护国家安全;国家治理从全局观点,指引着国家审计的方向。只有认识到了国家审计的本质,才能从更高的层次来思考和指引着审计的方向。